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报道
《人民网》:五次全市第一!厦门湖里法院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”再获上级点赞
发布时间:2024-05-12     字体显示:

日前,厦门市营商办公布2023年对全市各区的营商环境绩效考核结果,湖里区营商环境考核得分在全市六区中排名第一。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,湖里区营商环境在市对区考核中,第五次排名全市各区第一。

荣誉背后,法治的力量不可忽视。湖里区营商办的考核通报中,充分肯定了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(以下称湖里法院)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做出的贡献。近年来,湖里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不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纵深发展。

持之以恒,提高工作站位

理念是行动的先导。湖里法院党组坚持理念先行,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营商环境相关工作,分析具体问题,逐项研究举措,将“走出去、请进来、提指标、优服务”作为湖里法院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。

同时,湖里法院院党组坚持需求导向,每年坚持带队走访调研企业、律所等市场主体,2023年将《市场主体经济性质视角下执行合同满意度提升路径研究》作为党组重点调研课题,向134家企业调研问计,出台《关于服务保障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》,实施精准司法保障。该课题获评2023年度厦门法院优秀党组重点调研课题。

零距离了解司法需求,于沟通中寻求理解认同。在市对区营商环境绩效考核中专项考核“法院服务满意度”的2022年,湖里法院得分位居基层法院第一。

多措并举,强化司法担当

审执工作好不好,质效指标是晴雨表。湖里法院牢牢抓住“买卖合同”纠纷办理质效一重点,回应好企业对于“效率”的需求和期待,坚持买卖合同纠纷全流程“集中+优先”审理模式,从严把好“审限扣延”关,强化管控流程关键节点,案件审理天数大幅优化,买卖合同纠纷长期未结案件清零。

2023年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案件平均用时同比缩短58.08%,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天数同比缩短31.01%,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27.93%,实际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21.75%。

增效的前提必然是提质。相对于显性的效率指标,如何提升相对隐性的质量指标?

湖里法院一方面加强审判管理,强化案件评查和发改评析工作,完善“四类案件”监管、案件阅核等机制,加强条线沟通交流,统一裁判尺度,不断提升涉企案件质量。另一方面,法官们通过一件又一件案件的公正办理,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。

和谐的劳动关系,是企业安心生产经营的基础。湖里法院通过巡回审判、普法直播、编写司法指引等多种方式,将法律送到企业和劳动者身边,用司法智慧在企业发展壮大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。

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,发出全市首份支持知识产权行为保全裁定书,严厉打击侵害商标权行为,守护商誉。与多家单位共同签订《关于强化湖里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合作协议》,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,并围绕网络直播、游戏产业等知识密集型和新业态领域发布典型案件,共同构筑保护创新创造的“护城河”。

在执行工作中,统筹考虑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保障和被执行人经营发展需求,依法审慎采用查封、冻结等保全措施。大力推广当事人议价和定向询价,提高网络拍卖效率,为市场主体减费增效。对被执行企业建立自动履行“红名单”、积极履行“白名单”、严重失信“黑名单”,根据不同情形给予正向激励或调整相应的执行措施。

延伸服务,优化司法供给

为什么一家民营租车公司会产生如此大量的车辆租赁合同、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?企业是否存在经管风险隐忧?

问题的发现源自审判工作中。针对近年来某租车公司同类案件高发的情况,湖里法院简易案件审判庭通过调研分析,向企业提出强化承租人身份资格审查、加强电子合同签订过程存证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。企业高度重视,根据司法建议落实整改,有效防范经营风险。在后续回访中,法官们欣喜地得知不仅同类纠纷大幅减少,企业的业务发展也更加欣欣向荣。

除了个案类司法建议外,针对类案和综合治理方面提出的司法建议更能发挥源头治理作用。

“企业的执行案件已经执行完毕,为什么还是会影响企业贷款审批?在网络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中还是显示为被执行人?”针对这些企业反映的痛点问题,湖里法院以企业执行信息信用修复为抓手,向“某某查”平台以及金融监管机构提出及时更新涉执案件数据、规范信息来源渠道等建议,破除企业因执行信息更新滞后导致的贷款难题,保障经营资金流通,真正让法治成为惠企助企的“定心丸”,相关司法建议获厦门法院2023年度优秀司法建议。

司法建议“小切口”,书写的是为民司法的“大文章”。近年来,湖里法院围绕共性和突出问题向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发送司法建议28份,反馈率达96.43%,同比上升49.76个百分点。

“文来文往”之余,更要“人来人往”。湖里法院对接区企业服务中心,派出法官助理担任企业服务专员,法官深入企业园区进行直播普法,并开展判后回访和答疑。

面对涉企案件高发态势,如何利用社会合力,以协作带动源头解纷?湖里法院给出了做大解纷“朋友圈”的解答。

目前,湖里法院共聘任29家调解组织为特邀调解组织、8名个人为特邀调解员参与多元协同解纷工作,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2023年以来经委派、委托调解成功3222件,同比大幅上升83.69%。

案件能够反映社会矛盾汇聚态势。湖里法院从诉前、诉中、执行全流程中不断分析研判,分析了金融、民间借贷等6大纠纷高发重点领域问题,提出“一案一治理”诉源治理举措向区委报告,主动靠前开展工作,努力向“审理一案,治理一片”的目标迈进。

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,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,湖里法院一直在路上。(陈万颖)

 
 
(责编:吴舟、刘卿)
收藏本页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